走進德州市中醫院的婦科治療診室,一個個造型獨特、冒著艾灸煙氣、放置在患者特定穴位的葫蘆頗受關注,這是該院傳統灸法治療之一的“葫蘆灸”療法,與推拿、針刺、穴位貼敷、中藥熏洗、中藥塌漬、中藥封包治療等不同中醫療法相結合,對月經病類、炎性疾病、虛寒性疾病、產后病,以及不孕不育、更年期、免疫力低下等問題,有明顯的改善作用。
“我是聽了朋友推薦來的,灸了幾次,感覺肚子溫溫熱熱的。”21歲的趙女士(化名)雖然與“葫蘆灸”接觸時間不長,但已經成為了它的忠實粉絲,逢人便夸它的妙用。“最近半個月總覺得肚子一陣陣地疼,再加上手腳也老是冷冰冰的,別提多難受了。”趙女士說,自己嘗試過一些方法,但也只管一時。一次與朋友閑談時,得知該院婦科有一種特色療法,對手腳、小腹冰涼這類虛寒性疾病以及月經病類十分有效。想著中醫療法副作用小、安全性高,且更注重綜合分析、全面調理,趙女士很快來到婦科就診。
“‘葫蘆灸’的優點雖多,但并不適合所有人群。像有嚴重心血管疾病、體質特別虛弱,以及孕婦、過敏性皮膚者,都不適合施灸。此外,像剛吃完飯、空腹或過度疲勞,或在月經周期內,也不建議。”魏秀莉提醒,艾灸性溫,能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,因此,患者在灸前、灸后要多喝一些溫開水,避免“上火”;施灸部位要注意保暖,4個小時后才能洗澡,以免寒氣入侵。